梁海明:中国持续给国际社会 释放共建“一带一路”信心

资本角色

  本报记者 刘慧

  第三届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0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,参加此次高峰论坛的专家代表——海南大学“一带一路”研究院院长、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习近平主席在发言中提出“把别人的发展视为威胁,把经济相互依存视为风险,不会让自己生活得更好、发展得更快”,其对这点非常有体会。

  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演讲时提及,国家开发银行、中国进出口银行将各设立3500亿元人民币融资窗口,丝路基金新增资金800亿元人民币,以市场化、商业化方式支持共建“一带一路”项目。本届高峰论坛期间举行的企业家大会达成972亿美元的项目合作协议。中方还将实施1000个小型民生援助项目。

  梁海明对此表示,一方面,中国倡议的“一带一路”获得各国的欢迎和认可,因此,才在企业家大会达成972亿美元的项目合作协议。从3500亿元、800亿元、1000个小型民生援助项目等数字可以看出,中国政府行胜于言,未来会继续全力推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项目,为“一带一路”共建国家的民众谋发展、谋幸福。

  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演讲时提及,“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,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,共同实现现代化。世界现代化应该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、互利合作的现代化、共同繁荣的现代化。”

  梁海明认为,这反映出中国政府持续给国际社会释放信心,体现了中国作为世界上负责任大国、有担当大国的形象。中国是以互利、务实合作达到共赢发展。中国结合自身的发展经验和技术优势,支持、帮助“一带一路”共建国家实现互联互通,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,从而有效分享全球经济的发展红利。共建“一带一路”不是中国一家的“独奏”,而是共建国家的“合唱”。对于中国而言,不仅是对“一带一路”共建国家,而是对国际上任何有利于加强互联互通、实现共同发展的合作倡议和基建项目均持开放态度及合作的态度。

梁海明:中国持续给国际社会 释放共建“一带一路”信心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杭州车汇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